中国可以炒指数吗?
炒指数基金,其实是一种被动投资,其本质是选择一揽子股票来模拟大盘走势进行跟踪。因为人类对于市场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不可能精准预测短期或者长期的大盘走势。因此那些精明的人类就会想办法避开人的主观判断,采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去寻求一种最优解,这就是被动投资的思路。
而主动管理策略则是寻求通过人的能力去超越市场,获取超额收益。所以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本质上是人类在投资市场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的较量。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贝塔(β)。它的定义为:假设将一组标的资产按照一定标准组合在一起,那么这个组合的贝塔值就是该组标的资产的贝塔平均值。如果直接将股票和债券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一个混合投资基金,那么该基金的贝塔值就等于组成该基金的各个标的资产的贝塔值的加权平均数。 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以沪深300为代表的综合指数基金,理论上讲它的贝塔值应该接近1.00。因为沪深300涵盖了沪深两市上50%左右的市值。如果这个指数基金跟踪效果良好,那么它在任何时间上的表现都应当大体接近于沪深300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持有这个基金,就如同直接持有沪深300成分股一样,只不过费用可能稍微高一些而已。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过沪深300的收益,那么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任何一个时点上的沪深300都是反映了中国股市整体表现的最优解。我们再怎么做,也不可能在超过整个市场的情况下还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说它是最优解。
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任何个别的证券都不可能是整个市场的好代表。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经营出现意外,它可能会长期跑输大盘;反之,也可能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它先于大盘反弹。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所以相对于主动投资追求阿尔法(α),即通过选股获得超越基准的组合收益而言,被动投资追求贝塔往往更加可靠和安全。尽管相对主动投资来说,成本略高一点,但胜在对冲风险,稳定获利。当然这不是说主动投资就一无是处,有时个别基金经理可能会有超群的能力,通过主动调整组合的收益能够远远高于贝塔值,这种机会虽然很低,但一旦得到,收益就非常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