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宝宝有虫怎么办?
如果宝宝肚子里真的有蛔目,那么可能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出现呕吐、腹泻、厌食等症状; 如果蛔纲幼虫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并且四处游走,就会刺激肠道分泌大量的粘液,导致腹泻。
这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杀死虫子,并使用帮助消化和吸收的药物来纠正腹泻。 一般经过1~2周的治疗,腹泻都会慢慢缓解。
虽然蛔目的幼虫非常小,但是它们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胃肠道里能够逃避胃酸的侵蚀而存活下来。所以,单纯依靠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去清除里面的幼虫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避免肚子里再有虫,关键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是要切断传播途径,让宝宝不要接触蛔目的幼虫,不要用未清洗的手抚摸眼睛、嘴巴;
其次是进行药物治疗,用阿苯达唑对蛔自进行杀灭,服用3天后,再服用一次。对于蛔目的感染,此药是较为有效的药物。 在治疗期间,家长要注意督促宝宝多喝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新生儿和婴儿期的宝宝免疫力相对较低,很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新生儿和婴儿期的寄生虫感染主要经由消化道,如蚊虫叮咬、喂母乳等,所以新生儿和婴儿期的寄生虫感染主要是经蚊子传播的疟苍蝇传播的寄生虫,如疟原虫、屎球菌和滴虫等。而并非我们一般所说的蛔虫、蛲虫等。
要是担心宝宝有蛔虫或蛲虫等,可以通过检查来进行判断。如果孩子有易过敏现象,腹痛,贫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可能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通过查体,用药判断,抽血检查等方法来具体判断。
如果是蛲虫感染,蛲虫感染的治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缓解症状,二是消除蛲虫。治疗方法主要为服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等。一般服用疗程为3-4天。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和留意宝宝的症状变化,减轻宝宝的不适感。
如果是蛔虫感染,蛔虫治疗也主要是服用驱虫药,如果是儿童体重在4公斤以上,可以服用盐酸哌嗪,成年人可以用阿司匹林。对于蛔虫病引发的并发症,如咳嗽、气喘等症状,需要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不论哪种情况,家长们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并且听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在家中,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在治疗期间,宝宝的身体可能会恢复一段时间的良性状态,但是家长们仍然需要保持谨慎,继续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