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实验区扩展的原因?
这个问题很好,我今年也一直在思考,因为今年我们的团队也申请了自贸区试点方案(虽然还没获批),所以研究了一些内容,抛砖引玉,请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2013年上海率先成立自贸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扩大开放,实现与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对接。因此当时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是在于“自由”。
那么什么是自由呢?简单的说就是降低对外贸易的监管要求,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当初设立自贸区的初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是不符合这个初心的政策措施,就应该取消或者调整。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设立的自贸区实现了这个目标么?当然。
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全世界的各种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这里可以自由的展开各项业务,进行资金融通;另一方面,上海的国际贸易企业也是自由开展进出口活动,享受各种通关便利措施。
因此从“开放”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上海自贸区已经是“自由”的了。
既然已经“自由”了,那为什么还要搞试验区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制度型的供给。毕竟当初设立自贸区的时候,并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一边探索一边实践,这种没有先例的情况就需要制度型供给来提供创新的动力和支持。而试验区的制度型供给就是要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框架,为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发挥创造制度环境。
第二,是功能型的完善。毕竟上海已经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功能体系还正在逐步完善。比如说跨境资金管理、比如说外汇管理,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为国际化发展打造良好的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