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上火了有什么症状?
1宝宝上火的表现
(1)口腔溃疡,舌苔厚且发腻;
(2)眼屎多、流眼泪。如果父母发现宝宝看东西时总爱眯眼睛或眼睛有红丝;
(3)大便干结。正常宝宝的大便呈软膏样,当家长发现宝宝的粪便像硬蜡渣或是因几天不解大便而用开塞露通便后,发现粪便是干结的,应首先考虑是否“上火”;
(4)牙龈出血,口腔有气味。如果发现宝宝喜欢吃手指,牙齿长得不好,而且嘴里总是有苦味或臭味;
(5)烦躁,夜里睡觉时容易惊醒、啼哭。
以上5种表现是宝宝比较普遍的上火症状,其实,很多新生儿从肚子里带出来“火气”,出现眼角膜发炎、流泪、大便干燥等问题。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降火,否则,有可能因为“火气”诱发宝宝感染,出现高热等症状。
当然,除了上述5种情况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情况,但比较少见。
2如何帮宝宝降火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内,父母就会发现其出现“上火”的症状。这时,只要及时给宝宝降火,宝宝很快就能痊愈。如果父母不及时帮助宝宝降火,就有可能让症状加重,影响宝宝的健康。
所以,父母在发现宝宝出现“上火”现象时,要根据具体的成因来帮宝宝灭火,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按需哺乳,及时补水。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否则可能通过乳汁让宝宝上火。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在两餐中间适量增添饮水次数,每次少量饮用,确保宝宝体内水分充足。
(2)按时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类的补充,如酵母片等。维生素C也能抑制体内的细菌增生,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所以,父母应及时帮宝宝补充维生素,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3)适当补充益生菌。益生菌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乳酸等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可直接刺激肠道蠕动,同时,还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避免炎症的发生。适当补充益生菌对预防和改善“上火”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
(4)注意日常护理。爸妈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人奶和牛奶的摄入,以免导致“虚火”旺盛。父母还要定期清洁宝宝的牙具,提醒宝宝正确刷牙。
要注意的是,帮宝宝降火并不是服用药品,而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来进行预防。只有当药物使用得当、剂量合适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消除“火上”引起的各种不适感,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