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穿刺起什么作用?
甲状腺穿刺是一种通过针吸的方式采集组织标本以检测甲状腺病变的方法,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正中,结构复杂,周围有众多神经、血管与器官,因此手术难度较大;而甲状腺穿刺是介于超声检查与手术之间的一种诊断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和漏诊,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和介入技术的应用,经皮穿刺成为可能并逐渐推广,为许多患者解除病痛。目前常用的甲状腺穿刺方法包括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B)和粗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CT)。 FNAB 采用直径1mm左右的针状装置从甲状腺组织上抽取细胞的样本,再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能够观察到 200-300 个细胞,若发现可疑结节,还可以进行 cellblock 制作,即取部分细胞刮除结节表面粘液组织后,置入盛有缓冲液的离心管内,离心沉淀后取涂片,做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 BCT 用直径 5mm 的粗针吸取甲状腺组织,再进行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胞学的检查结果可判断甲状腺肿瘤的性质,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能够最终确诊恶性肿瘤的类型,并为术后是否需补充治疗提供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性检查手段较多,但各检查项目的结果并不能直接结合使用,需要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对于不能明确性质结节,或高度怀疑恶性结节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在全麻状态下采取快速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虽然甲状腺穿刺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检查方式,但是也有并发症风险,主要包括出血、血肿、感染、气胸及神经损伤等。对于极少数患者,也有可能因为误吸而产生窒息危险。在进行甲状腺穿刺之前,医师会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并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请遵医嘱做好相关准备,降低风险,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