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有什么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起到镇痛、解热的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其解热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主要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等的症状。 目前我国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为每次含药量不超过1.2g(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1.0g),每日服药3次。但近年来一些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有所增加,应严格遵医嘱服用。过量可能会引起肝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除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消炎的效果。 常用的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使环氧合酶不能合成前列腺素进而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塞来昔布外,其他药物都同时具有解热镇痛和中枢抑制作用,故同一类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有时很难区分。 所以,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警惕出血倾向以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果患者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特殊人群:孕妇禁用一切NSAIDs;儿童一般不用该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应按最小有效剂量使用,并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发现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