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的综合指标,但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GDP的构成情况和增幅变化会有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这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标志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效益改善的必然结果。 但经济增速放缓不等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人均GDP已经接近于世界银行设定的低收入和中收入国家界限。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工业生产增速和消费增速双双回落;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下行到6.9%,但居民收入增长了7.8% ,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都有所增强;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6.7%,比第一季度回升了0.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速从起飞阶段(1978年到1999年)的年均增长率13%以上下降到目前的6%左右,这一方面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已经在不断提高。 我国的GDP统计采用支出法,即把全国所有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等所有的财政支出和资本形成了计入GDP之中。所以,有人据此计算出中国的GDP其实是被严重低估了的。如果按国内最流行的核算方法——收入法来计算GDP,则2015年比上年减少1.3万亿,同比下降3.7%,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值降低了一半还要多!
事实上,GDP被低估不仅存在于我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支出法来计算GDP,这种方法使得基础设施、政府支出等项目都被计入GDP,这些项目本身并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因此会高估当期的GDP值。而有些国家为了提高本国GDP数值,还会采用后加总的方法来重新估算历史GDP数据。可见,GDP并不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规模的有效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