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

农晋琰农晋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的当下,国际战略界围绕中美关系与大国竞争的讨论呈现出不同态势。一些人继续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美国对华战略“正常”化站台;一些人主张对华构建“负责任的竞争”框架,实质上是迎合“大国对抗”论调;另一些人则倡导两国应着眼长远利益加强合作、管控歧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当前,应客观看待中美双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科学评估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的态势,立足长远利益理性处理中美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中美竞争有边界与底线,不存在“脱钩”的可能性

伴随两国综合实力消长演变,竞争固然是中美关系的底色,但双方存在多个“不能碰、碰不起”的竞争边界与底线。

一是军事安全方面,台湾岛及第一岛链是双方军事竞争的红线。美国纵容“台独”分裂势力、图谋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掣肘中国发展,中国则坚决遏制“台独”分裂、反对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同时,美方还企图推进在第一岛链前沿岛礁的军事部署,甚至试图“重返南海”,以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和军事优势。

美国《2022年国防授权法案》规定,五角大楼就“中国利用太平洋岛国扩大海上影响力计划”提交报告,就美政府加强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防务与安全关系提交报告,其中包括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二次审议大会、阻止中国等国加入“五眼联盟”等内容。美国通过美日安保条约、美澳自贸协定、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军事安全机制,加强了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亚太地区关键盟友的战略联系,以增强自己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和军事优势。在美国政府印太战略政策框架引领下,美国正力促将台湾等第一岛链部分岛礁打造成为牵制中国的“反华岛链”。对此,中国须做好更充分的思想和战斗准备。

二是中美经贸与科技方面,“科技铁幕”难成、互利共赢未绝。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确保本国技术和产业优势,中国则谋求推进自主创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应对美国“小院高墙”及“长臂管辖”。双方虽在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竞争激烈,但总体上仍维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格局。同时,中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卡脖子”状况有所缓解,美国一些“脱钩”行为反倒伤及自身。例如,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在芯片设计与软件方面仍然保持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全球70%左右的芯片制造产能已转移到了“中国+东北亚”地区,美国若“脱钩”,短期内将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加之,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逆全球化潮流肆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物流严重受阻、劳动力短缺和能源价格暴涨,美西方企业生产成本激增、供应链异常脆弱,不得不寻求与中国开展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以保障物流、人流与资金流的畅通运转。由此,两国通过“脱钩”实现“铁幕”彻底封闭的可能性并不大。

三是外交战略方面,“阵营化”“对抗化”风险升高,以斗争谋合作难度加大。美国正大肆拉拢盟友遏制中国,中国则加快拓展“朋友圈”尤其是推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双方围绕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外延影响力“西进东拓”“东遏西拓”之势相向而行。美国“小院高墙”的排他性外交与经济策略在世界范围内招致强烈反弹,美国自身也出现战略过度扩张与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印太战略”及配套机制的空心化与“内卷化”。同时,美国亚太“新冷战”思维及对台当局“小北约”纵容行为,与中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确保周边环境和平稳定的发展诉求背道而驰,增大了地区“阵营化”“对抗化”风险。

全面把握合作:中美合作意愿与能力“强弱不一”,但全面对抗并非可选项

中美竞争加剧的同时,两国在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经济复苏等领域拥有广泛合作意愿,但双方实力增减反差拉大以及政治互信严重不足,掣肘了合作的现实与可持续能力,而全面对抗更非可选项。

一是中美战略互信受损、对抗加剧,“寻求和平稳定”的共识有所弱化,双方在战略稳定领域的合作意愿不高,竞争性安全博弈更加突出。例如,中美近年来在外交层面曾就军控、伊朗核协议、朝鲜半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