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比赛有什么规则?
目前,国内各个武道流派,大多数都是按照传统武术来培养自己的弟子。在招式上,讲究以巧制胜、以巧破千斤。但是,实战的能力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导致了在比赛中因为技术上的差距,导致选手在场上处于被吊打的局面。
于是,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训练方法来弥补这个缺陷。例如:拳击手注重步法练习;泰拳手加强体力与耐力的锻炼;摔跤手着重力量的训练。这些训练方式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方式的一种颠覆。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提出训练的方式,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竞赛形式做支撑,那么这种训练方式无疑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体育学界和武术界一直在探讨散打的发展问题。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探索散打的竞赛规则和发展方向。 2016年4月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发布的《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公布了(下文简称《规则》)。这部集思广益的《规则》的诞生,标志着散打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一、《规则》的主要内容 这个版本的《规则》,是继2007年后又一次重大更新。相较于老版本《规则》,新《规则》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尤其是增加了电子监控系统和实时扣分制度,使得赛场上的判罚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为便于各位看懂,我将把新的《规则》与原《规则》进行对照,用【新旧对照表】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由于内容较多,我分为两次发送。本次先发上半部分。
二、《规则》的意义 《规则》的出台,对于散打项目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统一了认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对散打项目发展定位不清的问题 新旧《规则》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将原规则中“积极运用各种技战术措施”的原则,改为“使用战术和技术”,并做了详细的规定。这无疑是向传统武术致敬,也是体育竞技走向成熟的标志——项目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合理分配了运动员的体能 《规则》对每个阶段的具体动作都做了规定,并在中间穿插了休息调整的时间。这对保证比赛的连续性和观众的欣赏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完善了打分机制,突出了技术和战术的重要性 《规则》明确了每个得分的理由,增加了扣分项,并引入了电子监控系统。这些都保证了比赛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