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的内皮有什么作用?
核桃内层的青皮,也就是薄皮,叫生地榆,是地榆经蒸制而成;而核桃的中层,俗称“分心木”的棕色片状物,就是熟地榆了。 中医上所说的地榆,是指地榆中的干燥根及根茎,分生地和熟地两种。其中,生地榆在中药里面,称为“苦地榆”或“北地榆”,因为它味苦、性寒,主要用来止血;而熟地榆则被称为“甜地榆”或“南地榆”,因为味道变甜了,所以它偏于收敛,主要用于止泻。 《中国药典》里这样描述它们:
1.生地榆为豆科植物地榆或长萼地榆的干燥根及根茎。夏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枝叶和杂质,洗净,干燥。
2.熟地榆为豆科植物地榆或长白地榆的干燥根及根茎。春末夏初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地榆,大部分都是熟地榆,原因是生地榆具有比较强的收敛作用,如果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医生指导。
那么,核桃内层的那点点地榆到底有什么用呢? 根据古籍记载,它主要有活血祛瘀、收敛止泻、止带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血淤腹痛、痢疾下血、白带过多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地榆有抗溃疡、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等广泛作用。对大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有预防保护作用。 对动脉硬化造成的脑缺血有改善效果,可缓解头晕、头疼等症状。 另外,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对于女性来说,有调经、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先兆流产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而对于小孩来说,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