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字五行分别指什么?
这个“花”字,属于文字学上的“形声字”;“花”字的字形,是由“艹”(草字头)和“化”两部分组成的,因而“花”字的本义就是指“开满了花的草”,也就是现在的“花卉”。所以“花”字的金文所从之“艸”,其本义就是表示花草。 然而古文字的“艸”字,像形又兼表音,其读音与“早”字相通(详见《上古音系》),而“早”在现代汉语里是作为“种子植物”的通称。古人就用“艸”来借代所有的“种子植物”——这就使得“花”字的本义,扩大了范围,变成了所有“种子植物”的总称——即现在“花卉”的“卉”,同时,因为“卉”字上面依旧是“艸”,所以“花儿”“花草”“花骨朵儿”“花盆儿”等用法也由此而来。至于“花卉”的“花”,则是指“花里的小花朵”。
那为什么要用“花”字来称呼这些有根的植物呢?这主要是因为“花”字的另外一个含义——“开花的东西”。这个含义的“花”字,在古代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当作动词时,可以理解为“长出花朵”的意思,因此就可以引申出“制造花样”和“打扮得像花儿一样”这两个具体的含义。同样地,当“花”字用作名词的时候,可以表示“比喻中看不中用的风流韵事”(鲁迅《伪自由书·后记》),也可以指“耍花样、弄把戏”(洪深《戏的构造》)“表演杂技”(曹禺《日出》第四幕)等等。
总之,因为古代汉语中的“花”字是个多义词,这个词的许多含义都是由“艹”(草字头)引发的,所以在给“花”字定拼音和翻译英文意思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