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为何不如印尼?
1、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气候类型不同 我国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而印度尼西亚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马鲁古海域有少数岛屿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但面积很小)。这就导致了我国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而印度尼西亚河流的径流量全年变化却不明显。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水力资源理论储量的巨幅上升(我国绝大多数河流都具有一定的水电开发价值;而印度尼西亚仅有极少数河流具有较大的水电开发意义——即位于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穆来河与望加锡海峡)。
2、人口经济总量相差悬殊 我们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358美元(国际公认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同期印尼的人均GDP却只有4927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由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撑,而人口的庞大又会导致单位水量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指数增长,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我国的淡水资源将会更加紧缺。 另一方面来看,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于印度尼西亚,但可利用的水量却远远小于它。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单位水量所承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其本土,再加上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所以可用水量实际上并不比印度尼西亚高多少(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多,但用水量是印度的近两倍,美国的6.4倍。可见,尽管我国重视节水工作,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用水量仍然不高)。
3、地域跨度极大 我国东部地区雨水丰沛,但西部却干旱少雨,因而导致水资源在地表及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换非常激烈。西北内陆高原区具有明显的生态缺水状况,而长江中下游及华南部分地区则是“富水区”。这种大面积的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别,既导致了自然降水的不均衡,也造成了人工水资源调蓄能力的巨大区域差距。于是,本来就近乎紧张的水资源更加趋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