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业有王东升吗?
王向东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他领导的太阳花集团是中国纺织业的巨头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学者型企业家。他对企业、对社会、对时代的看法都充满了锐气与智慧,值得学习! 下面是他关于实体经济的若干看法,摘录自《朝阳永续王向东谈经济:后危机时代 中国向何处去》(点击可看) 1.后危机时代,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不是说竞争的残酷,而是说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因为全球化导致了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你以前可以关起门来搞建设,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折腾,反正我中国是稳定的,我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干一件事。现在不行,你想专注做一件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会坐视不管你吗?不可能!所以以后企业的竞争一定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异常惨烈。
2.中国的产业结构处在什么阶段呢?我的概括就是一个字——“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我们有很多世界第一,但是都是规模上的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钢材的强度却是世界倒数的水平。我们的汽车产量是世界第一的,但是自主核心技术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土”——大而全,小而弱。要改变这个结构,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否则的话,我们这头“黄牛”累死累活挣来的钱,到最后只能给别人交专利费了。
3.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在未来新兴的行业里。比如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还有生物医药等。但是这些行业也不是凭空出来的,还是要靠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去研发,去努力。另外,就是传统行业的改造,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实现传统产业的生产率提升和效益提高。
4.实体经济是一个整体,它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其中,制造业又分为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的振兴,要靠创新,靠人力资本的提升;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等,这些都要大力发展。
谷含优质答主王东升1951年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村家庭,1968年入伍,在部队一呆就是10年,1978年进入电子工业部北京信息显示中心,1984年参与创办长城能源(北京)微电子公司并任副总经理,1993年带领24名技术骨干创办北京电子城义利达科技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1993年5月20日,王东升和他带领的24个人,用募集到的500万元资金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宿舍楼里创建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王东升就提出"生存是硬道理",为了生存,王东升带领员工承接各种杂乱的电子产品加工业务,包括空调遥控器、电子血压计、电饭煲,甚至煤气灶,以此来换取"生存权"和赚取第一桶金。到1995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盈利过百万,此时王东升才开始把精力转移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上,从最普通的分立器件开始,后来是TFT-LCD的配套产品,再到2003年创办京东方科技集团自主生产中国大陆第一块TFT-LCD。
王东升1993年创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电子元件百强,并荣获全国电子元件行业最大产值企业、最大出口创汇企业称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王东升带领东方电子集团,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创造了从"一根针、一张纸、一盏灯,一台手扶拖拉机",到拥有几十亿资产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并使东方电子集团成为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的奠基者之一。2003年,王东升将中关村的东方电子集团整体迁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重组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显示领域领先企业。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核心事业包括显示和传感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在技术、管理、市场方面始终推行全球领先,努力实现技术推动应用的良性循环,为客户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响应“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通过开放的技术和应用平台,构建互利共赢的物联网生态。
京东方产品创新成果丰硕。京东方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穿戴等各类显示领域,5英寸以上电容式触摸屏出货量跃升全球第一;公司2K×4K、8K×4K超高分辨率等高性能显示类产品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34%,引领全球显示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京东方发展的灵魂,也是京东方竞争力的源泉。王东升率领公司始终以人才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着眼点,持续创新,追求价值,开放共赢,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京东方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汇聚近4万名研发和管理人才,在北京、合肥、日本等多地建立了全球创新网络,并和全球创新伙伴共同打造“开放的联合创新”平台。公司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3万件,年新增专利申请量超过6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