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怎么改革?
1、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国有企业的本质——这就是计划经济的载体,是政府权力渗透到市场经济中的工具;
2、其次,要认识到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和困难所在——既然国有企业是政府向市场输送权力的工具,那么其改革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保持甚至扩大政府权力基础上进行改革;
3、最后,任何不触及上述本质的所谓“改革”都是缘木求鱼,甚至可能会事与愿违。比如现在一些企业所进行的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完全南辕北辙。 什么是错误的“市场化”改革?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搞所谓的员工持股,以为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殊不知在现有制度下(尤其是中国这种官本位体制下),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的,员工对企业而言只是“奴才”(注意不是“人才”)而已,这种“奴才”的股票要是多了,会是什么结果?
作为“主人”的老板(即掌握权力的人)肯定会想方设法来限制“奴才”的力量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这样的改革只能是在表面上刺激一下而已,真正的权责是不可能下的。 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其他的什么经营方式、投资方向的改革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进行。
只有真正从体制上解决了谁来决策、谁监督、谁负责的问题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而其他诸如管理、薪酬等方面的改革都是在这一核心解决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改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改革方向:
1. 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企业治理体系。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民间资本,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市场化经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减少行政干预,强化市场进退和并购重组。
4. 管理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完善国有企业人事、薪酬、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建立与企业体制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5. 剥离社会职能:逐步剥离国有企业涉及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让其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
6.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7. 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8. 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9. 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财务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本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
10. 改革监督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正确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