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是对孩子好?

翟淳钰翟淳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的父母们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在两种极端中徘徊。一方面中国父母是全世界最爱孩子的父母,舍得投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私的付出;一方面也是全世界最严苛的父母,把最坏的脾气和否定、打压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作为妈妈我们从孕早期就开始幻想宝宝健康聪明可爱,我们愿意为他倾注一切。但正如杨澜所言,“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母爱要走对路。”怎样才是对孩子好?这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值得每个妈妈用心思考的问题。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现在已经3周半,今年9月就要迈入园门成为正式的小朋友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既踩过雷也总结过经验。今天借此机会,我来谈谈我是怎么理解“怎样才是对孩子好”这个问题的。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峰期,但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两岁的“叛逆期”是每位妈妈都无法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我女儿在这个期间的表现也非常典型,她会有自己意愿的表达,会哭闹会摔东西,也会不听妈妈的话,甚至会有攻击行为。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我们夫妻俩的态度是坚决“不呵斥,不打骂,不一味纵容”。既然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共性,我们就接受和理解孩子的这种阶段性表现,然后通过正面管教和以身作则来“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

比如有一次我女儿在社区里玩耍,不小心踢到了另一位小朋友。那位小朋友当时并没有做任何反应,可是我女儿却因为害怕挨打而迅速跑开了。我看到后并没有呵斥她,而是耐心问清楚了原委,然后和另一位小朋友的家长商量,让两个孩子再次回到一起,引导我女儿向另一位小朋友表示道歉和拥抱。这次经历后,女儿就再也没有过攻击行为了。

当孩子处于乱扔东西的叛逆期时,我直接把纸箱和废报纸放到她房间,让她玩个痛快。还特意和她约定,只要她愿意自己收好,就允许她一直玩。现在女儿3岁多了,依然很喜欢玩这个“扔快递”的游戏。

对于两岁后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性发问,不一定要完全听从他/她,但一定要尊重,比如“你想要这个小汽车,还是那个小汽车?”“今天穿这件衣服你愿意吗?”

除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还要多鼓励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嘲笑或者打骂,一定要看到他/她的进步和微小成就并给与积极肯定以及实际嘉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更有自信主动尝试,也更尊重父母的教导。

比如女儿有一次自己从冰箱里拿了一盒酸奶,她很想喝但是打不开,就急哭了。我安抚女儿后没有立刻打开酸奶,而是把酸奶给她,鼓励她自己尝试打开。女儿又哭闹了一会儿,但在我和她爸爸不断的鼓励下,她还是拿起酸奶尝试。我看到女儿尝试拿好包装盒后,就帮她掰开盖子。女儿拿到打开的酸奶很兴奋,之后只要有可以自己动手打开的零食和饮料,就愿意自己试试。

当女儿过了两岁的“叛逆期”,进入3岁的“敏感期”后,她慢慢知道了男女有别以及一些简单的是非对错,但又常常搞错。对此,我们一方面耐心解释,同时增加一些寓教于乐的人际关系和认识世界的体验。

虽然女儿年纪小,但我们会经常去社区或者儿童活动中心参与亲子活动,培养她和小伙伴的友好相处。平时女儿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也会让女儿参与招待。同时我们也会带她玩过家家,比如让她扮演“妈妈”照顾“宝宝”的方式来体验当“小主人”的感觉。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最好的“玩具”,但更不能忘了自己的女主人格。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一直保持每周一次和闺蜜的约会。一方面为了保持和外界交往,另一方面为了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爱好。女儿已经习惯了妈妈每周单独出去约会,而且会主动说“妈妈你早点回来”。

最后,当妈妈们都充分尊重了孩子,就不要忘记尊重自己。妈妈要成为子女的学习榜样,自身就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这不仅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终身老师,同时也让妈妈自身魅力倍增,才能为家庭注入正能量,共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以及和谐家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