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中学高中如何?

孙莺娟孙莺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可能有资格回答! 我是1976年考入该校的,当时叫大埔县第七中学(因为学校离县城七公里),校长是刘学泉(后来任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书记是刘学深(后来任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了我两年语文的语文老师是吴振汉,数学老师黄建英(后来分别升任该校副校长和校长),政治老师饶昭炎(后任广东社科院副院长)。

当时学校规模很小,只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3个班,全校不到200人。我们这一届学生很特别,因为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中考学生,所以没有按照文理科分班级,而是所有科目混合编班,一个班50人左右,我的班是综合班(即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的学生),除了物理历史地理政治化学是老师外,其他学科几乎都是大学生来任教,如教英语的大学校友郭冠中老先生,教生物的古伟新先生(后任香港大学副教授)等等。这些老师给我的印象都非常好,为人朴素严谨,专业知识过硬。

作为来自大山里学生,能遇到这么多知识渊博的好老师,我打心里感到庆幸,他们让我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求,也让我的作文常常在全校朗读,并刊登在校刊上。我读高一的时候,学校刚刚搬入新校,开始修建学生宿舍楼,操场边上的教学楼也是新建的,一切都很崭新,很有朝气,虽然条件苦了点,但是学习氛围很好。

学校位于广济城边上,与李光耀祖居相邻。每天晚自习后我们可以到外面逛逛,购购物(就是路边小摊),散散步,生活很是悠闲。记得高一时学校组织去梅州参加文艺汇演,我演一个小品,还获得表演奖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高二分科,我选择了文科,离开了那个令我心怡的校园,开始了另一段学习生涯。后来由于学校调整,我于1981年考进华南师大中文系,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现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从一名教师到院长,至今已经三十年。而我的学生也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我那批大学同学也大多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离开家乡近四十年,有时梦回故园,最怀念的还是那座美丽的校园——广济城边的田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