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首是什么生肖?

毛文峰毛文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拜”字,从作揖到磕头 《礼记》中讲到“五礼”,即吉、凶、宾、军、嘉,每类都分“仪”和“式”两种。 “仪”是规范动作的尺度、幅度;“式”则是规范动作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仪”所规定的程度,具体怎么“式”并没有限制。这样,“仪”就是一定之规,“式”则因人而宜。其中,“军礼”的“仪”“式”最多,因为古代打仗时,不仅双方主将要交流(对话、射箭),双方的士卒也要相互挑战、厮杀。这种场合下,“仪”和“式”都要仔细规定。

“拜”就是其中的一个“式”。不过,这个“拜”不是现在通用的表示敬意的“拜”,而是古代的“九拜”中的“稽首”。在“五礼”中,“稽首”属于最隆重的行礼仪式,仅“士”以上级别的人才能使用。

先秦的典籍中对“稽首”的记载很多,如《周礼》中有“九拜”、“千揖”,《左传》中有“再拜”、“三拜”,《论语》中有“子拜父”等等。这些记载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稽首”是非常常见的礼仪。 那么,“稽首”到底意味着什么?

按照古人自己的理解,“稽首”是在“执事”(站在旁边伺候)后行叩头的礼,这是由于“有所敬事而不敢废也”——既然态度尊敬而谨慎,那就不允许有丝毫马虎。于是,“稽首”就既包括“叩首”又包括“直躬”(身体一直往前倾,额头触地)。

实际上,古书对于“稽首”的解释也多含混其词。如《周礼·春官·大祝》说“稽首,拜首也(第一拜)”,然而却不说这“拜首”到底是“叩首”还是“直躬”。

其实,“稽首”究竟是不是“叩首”,古人在一些地方还是有规定的。如汉代人应劭注《风俗通·十祭》说“今之拜者,头不离顶,谓之稽首,旧礼惟朝贺得然(只有早朝祝贺可以这样),余非礼也”。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稽首”都是“叩首”,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下才适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