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才出月?
1. 月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尽管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完全相同,都是27.3天(一个月球月),但月球以倾斜的轨道绕地球运行,故在每月的不同时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高有低、有左有右,就像地球上南北方向的不对称一样。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月相”。
2. 月相的变化有固定规律,可分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残月、下弦月和朔月9种。 新月:当月亮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时,我们看不见它,称为“新月”或“朔”。此时只有月球的阴面和阳面被照亮,月相为新月。 娥眉月:新月后,月球进入渐涨阶段,形如蛾眉,故称“娥眉月”。
上弦月:约6天后,月球进入远地点,呈半圆形,即“上弦”,又称“凸月”。 盈凸月:上弦之后,月球逐渐向满月亮进发,即“盈”,同时形态也由凸月变为弯月,俗称“月亮弯弯”。
满月:当月亮到达近地点又恰好位于黄道上的某一位置时,它看起来最明亮,也最具吸引力,这就是“满月”或“望”。此时月球的整个面向都被照亮成白色。 亏凸月:满月过后,月球继续运转,亮的一面逐渐转向背面,由凸月变成凹月,直至再次进入新月状态。此间,由于日、月均处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故太阳和月球都不再直射地球。
残月:亏凸月之后,月球逐渐转向右侧,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这时人们只能看到月球被太阳照射的左侧,犹如半个鹅头,于是,残月出现了。 下弦月:残月后,月球继续向左移动,进入太阳的阴影区,不能全部被照亮,只有月球被照亮的右侧形成一条明亮的弓状带,如同下弦,故称“下弦月”。
朔月:下弦月后,月球逐渐向地球靠近,又被太阳全部照亮,故称“朔”或“新月”。至此,月相循环完毕,历时29.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