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吃多了有什么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非处方类解热镇痛药物,可用于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等,也用于痛经、神经痛以及癌症的辅助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产生镇痛效果;还可以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造成外周血管扩张,皮肤散热增加而达到退热作用。 长期服用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范围最窄的药物之一。一次过量服用可能发生中毒,而连续长期服用同样可能引起慢性肝损害,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严重时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应避免同时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类似物质的制剂,以免用药过量。孕妇禁用该药,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除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消肿、抗风湿及缓解关节炎症状的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两个方面。长期大量使用NSAIDs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导致溃疡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肿、紫绀甚至肾功能衰竭。此类药物也不宜长期使用,应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药外,治疗痛经的还有甲芬那酸;治疗关节痛的还有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临床上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疼痛,比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等,用药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阿片类药物,以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