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是什么生肖?
“绥”是指蛇。 理由如下: 一、“年”的甲骨文,像一条头尾相接的长虫(蛇),所以年也称“辰龙”。 二、古时以干支纪日,从子到亥十二地支中,有“巳”和“酉”。“巳”字的底部像一个“已”字的盘腿坐姿;而“酉”字则像一只手握住一个杯子。
两者相加是“巳酉”二字,合起来就是“鸡”字。“酉”又为酒,而“巳”通祭,所以“鸡”又有祭祀的意思。 三、“岁”的甲骨文本字形像一条盘踞的大蛇,所以“岁”亦称“瑞龙”或“长虫”。 四、“春”字是个会意字,上形下声。上面部分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下面一部分像发芽出头的"春"字。《尔雅》注曰:"春,出也。"意思是"春"代表万物生长,冒出头了。而"出"字在古文字结构中,就像一根藤上长出七颗树的样子,其中第一颗树就是"春"字。这七棵树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七节东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古人用"春"字来表示春季,同时又指代全年。 五、“夏”的甲骨文字形像把“勺”倒过来,下面加一短横,象征“锅”里盛着“水”,用来制作凉粉(夏天吃的食品)。
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个顺序对应的十二种动物。生肖为十二年一周期,每个人出生的年份对应的属于一个生肖年,而人的本命年就是属于自己的生肖属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每个生肖都有其特性和象征。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常常用十二生肖的动物象征来表述人与人之的生肖关系(本命年以及三合、六冲等关系),并流传许多与此有关的习俗及说法。
生肖在很多亚洲国家都有使用,尤以中国和越南最为盛行。西方与中国正好相反,西方人的生肖按照月份来代表所属动物而不是十二年一轮。
生肖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到日本、越南、泰国、朝鲜和韩国等一些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地区。
生肖纪年开始于每年农历新年(春节)之时,而不是像公历纪年那样在1月1日开始的。每一年以一个生肖作为象征,十二个生肖按照固定顺序排列,轮流往复。每一个动物的出现为十二年一次,即十二生肖年。十二年的生肖年轮完时就重新开始下一循环。每个人出生时的生肖年所在的动物即为对应者的生肖动物,即属相。十二生肖之“属”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按中国农历和干支纪年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一年之岁首,每年从立春时起换算生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