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
“湉”字的五行属性为水,这个名字用普通话读起来很顺畅,但是用粤语来读的话则是个多音字,读音分别为tián、diān 。因为粤语中“恬”“颠”二字同音,所以有很多同学会把“湉”误认为是“甜”的繁体字,而把名字中的该字误写成“甜”。 大家在使用该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所在句子的语境,判断准确它的读音和笔画数哦!不然可是要闹笑话的~
“湉”字在姓名中的常用字义为“水深而平静”的意思。如唐朝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有写到“晴川濯浴,初旸渊潭”,其中的“旸渊潭”就是指朝阳下的深潭。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也常有出现,如孙犁的《老马》一文中就有“这老马啊/它站着/就像一朵花”的句子,其中“一朵花”就是指“一潭春水”,形容非常宁静美好。 而将“恬”字用在姓名之中则有“安静、坦然、自如”等含义,多用于女性取名。出自《晋书·宣帝纪论》:“若夫清静而民自定,其流平稳,其弊犹奢。”其中的“清静”指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清静无忧;也有《礼记·檀弓下》中提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目思圆,言辞思清,忧思行,忿思难,惧思险,逸思淫”,其中的“三思”就是遇事要多加考虑的意思。
“湉”“恬”二字确实都有着“安”“平”“静”等寓意,只是由于二者发音相近,经常混淆。大家在取名的时候可要注意区别运用呀! (本
在解构文字之初,就必须要谈到拆解文字的根本依据,这就是“形音义”,也就是形、音、义这三个汉字的象形依据。而形、音、义就是汉字的“三要素”。“三要素”作为汉字的根本属性,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构字方式。
形:指的就是象形。汉字的象形包括象形文字和象形会义文字两种。
1、象形文字,就是字形完全和字义相吻合,例如 “日”、“月”、“山”、“水”、“人”、“口”、“手”、“足”、“车”、“舟”、“禾”、“木”、“火”、“玉”、“马”等字就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2、象形会义文字,就是字义可以分解,字中包含着形符构成的文字。就是通过形符的组合会合成字义,这种文字又被称为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以及复合结构四种形式。左形右声或右形左声的,如:“江”、“河”、“湖”、“海”、“池”、“源”、“清”、“润”、“汉”、“沐”、“泽”、“流”、“涛”、“澜”……左声右形者较少,如“岭”、“霞”等;上形下声或下形上声的,如:“桥”、“洲”、“淡”、“淮”、“溢”、“漾”、“洛”、“滋”、“液”……上声下形者较少;由包围结构构成的字,如:“湾”、“沱”、“沱”、“涡”、“池”、“泽”……另外还有复合结构,如“洞”字。
音:指的就是意音。汉字的意音包括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
1、形声字:就是形旁表字义,声旁表字音的字。“形”指的就是上面说到的形符。“声”指的就是声符。声符同样也有象形会义和意音会义之分。例如:“江”、“河”、“湖”、“海”、“洲”、“桥”、“源”、……(以上所举例字的字义从大方面来说属“水”,小而言之属于江河湖海、河流湖泊)。“润”、“清”、“淡”、“清”、“淮”、“溢”、“漾”、“澜”、“滋”、“液”……(以上所举例字的字义从大方面说属“水”,具体说来属水的特性及作用)。
2、会意字:就是由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字组成,用来会合表示字义的字。例如:“春”、“夏”、“秋”、“冬”、“阴”、“霄”、“露”、“雪”、“雷”、“电”、“明”……这些字都是会意字,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