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字属于五行什么?
知,汉语汉字,读作zhī ;《说文》中解释:“知,识也”,也就是知道、认识的意思。在八千多汉字中,知字排行1493。在古代,知和智通假使用。现代规范字体采用知字。 根据古文字资料来看,“知”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金文(晚商金文) 小篆(秦代文字) 隶书(汉代以下通行的字体) “知”的字形变化比较简单。其中金文的“知”字象一个人站在那里知道的样子。小篆的“知”字上下结构,上面一半象人的脑袋,下面象一只手捧着一个东西,双手交叉表示“知晓”之意。隶书的“知”字变为左右结构,左边是“矢”字头,象征“知识”,右边仍然是“之”字形,表示“前往”“达到”等意。
根据古代文字学家研究,“知”字本意为“使知己”。即让别人知道自己,或者让自己知道别人,两者都有“使对方了解自己”的含义在里面。所以从造字法上看,“知”为会意字。 古人把构成会意的字叫做“会意符”或“意符”。“知”字由“矢”和“之”组合而成,所以第一个偏旁“矢”就是“知”字的意符。这个“矢”字现在简化成了“讠”。
古代书籍中经常会看到“音义俱赅”四个字,就是说一个字同时标注这个字的古音和含义。比如《说文》对“之”字的解释就是“知也。凡之之属皆从之。”也就是说古代的“之”字有“知”的意思,今天的“之”只用来标示文言代词的所有格。可见,“之”是一个表义的辅音兼意符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