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起源于先秦道家,战国中期的著作《管子》首次系统论述了五行的关系;汉代开始流行命运论和阴阳五行相配,以年干支推算一生的命数;魏晋时期,道教出现后,五行学说被大量运用在医学、养生等方面,并逐渐普及到民众生活中。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形态。
《尚书·洪范》中最早记载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金水相生”,“火土生金”,“水火相克”,“木土相克”“金木相交”。中医理论认为,这五种基本的运动形态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客观现实。如春天到来,植物发芽生长,为木性旺盛的时期;夏天阳光强烈,炎热干燥,为火旺的季节;秋天气候渐凉,树木凋零,为金盛之时……
因此从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就能大概推算出这个人的性格特质、健康状态等。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深受历代老百姓的喜爱,一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使用。 但正如四柱八字需要考虑天干地支一样、五行也需要考虑前后顺序的问题。如果只考虑金、木、水、火、土,那顺序不管怎么排都是成立的。但如果加入了天干,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比如在甲子年中(甲子年的干支是甲午),海中金(甲子年的纳音)的甲属阳木,子属阴水,金虽处于生养地位却受到克制,所以这一年的五行是阳木阴水,而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阳金阴土。再如丁丑月(农历十一月),这个时候虽然寒水当令,水旺土相,但是月中有丙火太阳,日照江河,土壤干裂,所以这是艮土主月的月份,不是坤土当权的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