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属于五行什么?
楼主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中医中讲“阴阳五行”,这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阴阳五行”到底是干什么的,因此也经常会问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比如“金木水火土”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 其实“阴阳五行”很好理解,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状态——“阴”和“阳”以及五种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的抽象概念。
为什么说是抽象概念呢?因为自然界中的“阴阳”是不断变化的,白天属阳,晚上属阴;上属阳,下属阴……而五行则是五行的变化,木行、火行、土生金……水是克的所以居中。 那么“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金不是金属,而是宇宙中五种属性之一的物态,它代表了具有沉下降作用,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它可能是矿物质,也可能是水分。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它的具体表现是“食饭人自可,饱吃饭不思”,即进食后可以产生饱腹感。如果食物进入人体后不能起到饱腹的作用,这种食物就多属金性。
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它们最终都需要经过消化酶的水解转化为小分子的葡萄糖后被吸收,这些糖类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被利用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中间产物,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可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
如果食物富含这些营养物质且进食后能产生一定的饱腹感,就说明这些食物属土性。 如果食物进入人体后不产生饱腹感反而产生了饥饿感,就说明这些食物属火性。 当然,食物的“金木水火土”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变化,他们之间是会互相转化的。
比如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阳气升腾,阴气沉降,人体内的阴阳之气随之上升,此时就应该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清肝泻火,同时少吃油腻食物以免阻滞气机;相反,冬季天气寒冷,就应当多吃富含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伤胃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