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字五行属什么?
则,汉语汉字,读作zé 或 cè,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规矩、准则,引申指推论因果、遵循规律,又引申指准则、规则、原则等。该字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归入“乙”部,属简体字;旧字形归入“士”部,属繁体字,可见于《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
《说文·刀部》:“则,等画也。从刀,则声”。许慎认为“则”的本义是“像用刀割东西那样”,也就是“划分”“切割”的意思。这解释跟金文字形所表示的含义是不相符的。清人朱骏声指出:“古人造字,多就事物之相似者。‘则’下切物,即象以刀切物之形。”(见《说文通训定声》)这一说法更符合金文的字形。不过无论是许慎还是朱骏声,都将“则”的本义理解为动词。其实,“则”的本义应为名词。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时说到:“则,道(导)也。”这个“道”,就是遵循的意思。由“道”可以推导出“则”的本义为道路或者法则。《庄子·天下》中有句话:“故曰: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行不以礼,大成不以文,世皆然矣。”其中的“大道”,指的是大道理,跟“小德”相对,不是具体的道路。但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却是具体的道路(参见《老子·第40章》):“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里的“道”与“德”都是名词。
“则”的第一含义,是像用刀具划断东西那样明确的界线。它除了有“榜样”“典范”之意外,还有“限制”“约束”“限定”等等意思。这些意义都跟“切割、划分”的本义相关。例如“分毫不差”“恪尽职守”“无可指摘”。 “则”用作名词的时候,有时候也当作量词用,用于计算成排的东西,比如“一列火车”“一排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