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五行属什么?
我是在编字典过程中认识“铣”这个字的,当时负责的是收字部,字典的编纂原则是不收常用字,所以,我接触的很多都是生僻字。 《说文解字》中把“铣”解释为:“一曰金也;二曰象金之形,所谓金剑矣……从金宣声”,“一曰金”是说古代有一种兵器叫铣,是一种短剑,这种解释是《说文》的通例了(许慎对每个字的解释都是先给出小篆形体、再加解释和出处)。其实“铣”作为短剑是个通假字,它原来是形旁的“钅”与后面表示义的“辛”之间加了一个“邑”(古“邑”字写作“”),才变成了今天的字形——因为“金”在古代也是“刃”的意思,所以以“金”作形旁的字很多。比如“斧钺”等兵器都从“金”。至于为什么加个“邑”就成了“辛”“刀”之属,就不清楚了。 许慎在“铣”条下还补充道:“或言‘金剑’者,‘銛’也。”这句话很奇怪,如果理解为“有人用‘金剑’解释为‘铦’”,那么,“铣”就应该是本义而非引申义,“铦”才是本义了;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或以‘金’为说,则当作‘銛’”,那么就变成“金”是本义,“铣”是引申义了。看来这只能存疑不论了。 “二曰像金之形”这句的解释也不清楚,按照上面的分析,“铣”的原意已经变成了形符而不是本义,难道这里是指它的变体吗?再往下看,原来还有更奇怪的解释——“所谓金剑者也”!这怎么解释呢?大概意思是说有人说(或者许慎自己认为)这个字就是“金剑”的合写字,即“利剑”之意?但这样理解就太牵强附会了,估计后人觉得不妥,就把这一句删掉了。 现在一般将“一曰金,二曰像金之形”理解为:第一个“一曰金”指本意,第二个“一曰像金之形”指形旁。这样的理解比原来的说法要符合逻辑多了。
接下来《说文》又解释说:“今谓‘金削’谓之‘铣’。”“金削”即金属切削加工,如锉、锉刀,这里的“铣”当“锉刀”讲。不过这个解释实在没法跟前面的联系起来。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铣”多作名词用,表长度单位时读xiǎn。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指正,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