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五行属什么?
五行,火。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建筑、命理、占卜、军事等方面。最早见于《尚书》:“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五行学说使用金属、木材、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元素,抽象、类比、归纳宇宙万物的生成、运动、变化等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社会的各种事物、想象和观念,并以此解释事物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和规律。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长期仔细观察和总结的结果。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在中国古代均具有比兴意义。在《尚书》、《周易》、《诗经》等典籍中,它们各自代表某种物象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五种自然物质:木象系统代表一种类似树木的生长运动而向上、条直、辽阔的伸张性,类似具有仁爱的德性;火象代表一种类似火焰的上升运动、明亮、具有类似明察的德性;土象代表一种类似于大地的生化、濡润、生育、承载的功能和性质,具有“诚信”、“含蓄”的德性;金象代表一种类似金属的收敛、下降、肃杀、坚密、清洁、刚毅的性质和德性;水象则代表一种类似水的寒冷、滋润、向下、闭藏、多动、善下的运动状态、性质和德性。
五行学说的产生源于古代人们最初用五类物质的特性来阐释世界万事万物,是古人对世界万物高度抽象的产物,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五类具体的物质。如五类自然物质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三坟中的《坤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