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吃什么?
“北京人吃啥”这个问题可太大,我试试答一下。 北京人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上贡开始的。这一天,要祭灶王、请灶王,送灶王。 灶王是一位神,他在人间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各家各户有没有好好做饭。如果做的好,他就开心,来年就会赐给这家好运,如果做的不好,他就会生气,来年就会祸殃这家人。(所以,灶王爷其实是一种福利保障) 但是,由于人类总是忘记关灶火或者做不好饭,所以总归是得罪了灶王爷,为了表示歉意和祈求福荫,就要用一种糖瓜拜祭他。这是一种用麦芽糖作成的瓜形的食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各家开始置办年货。买肉、购粮、打酒……同时,还要蒸馒头。每家都要做大量的大馒头和小馒首。 大馒头的形状有很多种,有像桃子一样的桃糕,有小兔子一样的小兔糕,还有像元宝一样的元宝糕等等,每种都有不同的寓意。 小馒首一般做成小动物的形状,而且都是成双成对的,如一对青蛙、一对鲤鱼、一对狮子等;大一些的馒首则做成桃子、柿子或者牡丹花的形状,象征富贵吉祥。
腊月三十,全家人一起动手,将做好的馒头、包子等食品放在盘子里,摆满一桌。在桌子的中间还要有一个装满粮食的大馒头,上面点着三炷香,一家老小依次跪下,拜祖先。然后,合家分享祭祀过的食物。 吃完团圆饭后,一家人边看春晚边守岁。
正月初一上午,要去庙子里面烧香,称为“游百病”。这一天要赶早不赶晚,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到了晚上,则要放爆竹。这是古代驱鬼辟邪的工具,现在变成了喜庆祥和的象征。
过了初五,该到的年货基本都到了,人们开始尽情地享受新年的愉快。 正月里还有元宵、灯会等等,吃的方面,还有应节的饺子、元宵、年糕等等。 这里只介绍了普通人家过年的风俗和饮食,毕竟达官显贵们过年可是大有讲究的,吃的更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