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文理分科吗?
我作为一名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学生,对文科和理科的选择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省高考考三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另外,作为文科生的政治、历史、地理要考;作为理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也要考。每门课的分值都是100分,总分400分。 高考填报志愿时,文科生可以填报文史类(现在应该叫文史哲类)和理工类两大类,每个大类里又分别有若干小类。
我是文科生,报考时正好赶上北京大学招收文科新生,不区分专业(现在也叫志愿),实行“志愿不分前后”的原则,只要录取,统一调配专业。我被调到经济系学习。 大一开学不久,学校通知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了。据说有的大学为了吸引好的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我们学校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只允许学生根据学校的设置条件选专业,也就是说你学的不是你喜欢的专业,而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热门专业。
我们学的是社会科学,按道理说应该包括哲学、伦理学等。但我学习的课本中根本没有这些知识。除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外,只有《政治经济学》一本书涉及一点哲学。
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一所重点大学任教。1992年到英国某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好转,生活水平提高,出国的学生越来越多。每次回国都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道路越来越宽,汽车也越来越多。人们谈论的话题多是金融、股票、房地产……我在学校授课内容也多了很多关于市场经济的内容。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我父亲,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小时候家里管得严,除了学好文化课外,不允许玩电子产品,也不能看闲书(除文学和历史书籍以外)。记得有一次偷着看武侠小说被爸爸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现在想来真应该多读点好书,不要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