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寓意什么生肖?

岑狄聪岑狄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筷子看是两根平平无奇的木棍,实际上却有很多讲究和说法。 1.筷子长度为七寸六分 《礼记》记载,“箸短毋倍鸡”、“饭不熟箸短”;汉代的《东观汉记》里提到“凡进饮食及私飨会,俱有箸数”,这些记载都说明古人很重视筷子的长度。 那为什么不是八寸而是七寸六分呢?因为古代用尺而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厘米作单位,一尺大约等于现在的30cm,八寸约为24cm,而七寸六分正好接近于35cm,这个长度比八寸略短,既便于使用又比较得体。 现在我们吃饭多用筷子,古时候却不是这样的。古时进食是用汤匙舀汤喝,筷子则是用来夹菜。《韩非子·杂禁》里有句话叫“箸不为食”,就是说筷子并不是正餐必备的餐具。

宋朝蔡襄所写的《茶录》中提到点茶、饮茶的时候才需要使用筷子。这是因为宋朝人主要吃米饭,而粥、面食则在后期成为主食,米饭食用时需要用筷子辅助,而吃馒头等就不用筷子了(这跟现在北方人的习惯一样)。 所以筷子在宋代虽然已经有了,但是并不普及。元明清时期,随着南方米食文化的普及,筷子逐渐普遍起来。

2.一根筷子长一寸 “一寸长虫,七寸蛟龙”——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筷子越长越吉祥。 其实这也是有根据的——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非常有名,被称作“寸、尺、丈”三制。以寸为单位的长度叫做“市寸”,一市寸大约等于30毫米。因此一根筷子恰好是一市寸,7根筷子加起来就是七市寸。

3.双数不利,四根筷子最吉利 我们现在觉得成双成对的东西很多,比如筷子、杯子、枕头等等,这里面确实是有道理的。 首先,古人在测量长度时,经常取整数值,舍去小数部分,这种计量方式有利于估测而不利于精确测量。如一尺约等于33.33cm,二尺等于66.66cm……这样连续下去,尾数越来越小,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吉利的。四尺等于133.33cm,六尺等于266.66cm,八尺等于400cm,十尺等于533.33cm…如果筷子是单数的话,那么每一根都是这个长度,看起来就很不顺眼。

第二,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万物生长,反之就会出问题。4根筷子就像4个阴阳爻,是最稳定的图形。8根筷子像八卦里的八个卦象,变化太多也不合适。6根筷子像个缺角的三角形,虽然稳定性不如8根但变化总比4根多一些。总之,4根筷子最稳,也是最吉利的。

谈翰霖谈翰霖优质答主

筷子承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很少关注如此平常的筷子,其实是很多文化现象的集中折射,是很多伦理道德规范的承载。比如,古人认为,筷子是用刀伐木而来的,故以“快”为刀旁,还有“快(筷)入、速(筷)决”之意,又如“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两根筷子必须均衡且有力度,夹着使用的寓意等等。 筷子不但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属兔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兔文化的又一个鲜明的符号,这要从“兔”字说起。我们先来研究“兔”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甲骨文中“兔”字造字本源是这样的:上面是一个提手的象形,下面是一个“委”字的简体。

这个“委”的意思是什么?它本意为“曲也。曲而言之也”,就是“曲伸”、“屈伸”——伸直的意思。古汉字有“委曲”的写法,意思也相当于“屈曲”。这个“委”字从字面看,就是一个“弓”字的形状,与“弩”的字形一样。“兔”的汉字原意就是用手持着“弩”去打“兔”,这应该是中华早期农耕文化中狩猎场景的写照。后来字形不断演化,把手变形与“免”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兔”字。所以,兔子是“兔”字的文化内涵,而筷子却是“兔”字的象形内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