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是商丘时间吗?
不是,“北京时间”并非特指中国首都北京所在时的标准时间。 “北京”并不单指一个具体的地方,它是一个具有模糊性的时间概念,类似“夷陵时间”、“洪湖时间”这样的说法在现代汉语里是不存在的(尽管过去有);但类似的表述,如“北京时间(的早晨七点五十分)”或“当地早晨七点半的时候”等等则是可以成立的。这种表达法实际上是把“北京”当成了一个带有时刻差量的广义坐标系了。这个“北京”与具体的某座城市并无必然的关系——虽然它的初始定义确实是基于某个(些)城市(的观测数据)而建立起来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计时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坐标时间”(简称CGST)。1970年3月,国务院科学小组决定采用“太阳高度法”确定中国大陆的标准时间,并组建了全国坐标时间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该系统的各项技术准则。 所谓“太阳高度法”是指通过测量太阳对地高度的角值来求得真实太阳时,进而将真实太阳时换算成CGST并进行扩散传播的过程。其核心是用天文测时的方法获取“真太阳时”——即不考虑地球公转及自转引起的时空移动。 在实施该方法的初期,曾先后建立了5个观测站,分别位于青海乐都(26°N,102°E)、江苏南京(32°N,118°E)、浙江杭州(30°N,120°E)、云南昆明(25°N,102°E)和新疆乌恰(40°N,79°E)。这些站点均是国家测绘部门组建的天文台。
1971年11月7日,在北京天文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后,又在该馆主建筑内设置了北京天文研究所,作为全国坐标时间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开始研制开发各种电子计时设备并加以推广普及,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北京”作为全球统一时间体系的中国部分的内容和质量。如今,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使用监管都已完全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