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潦倒什么生肖?
应该指的是十二生肖里的老鼠吧,因为“仓鼠”嘛。 古人把谷物归在“仓”中储存,而“鼠”喜欢吃谷子。所以用“仓鼠”来比喻囤积粮食的人。
《管子·轻重乙》提到过一个寓言故事:“桓公问管仲曰,粟生于地,而民无所用之,弃于地而不收,何也?’(齐桓公问管仲说:‘粮食从地里长出,百姓却用不上它,丢弃于地也不收取,为什么呢?’)管仲对曰,粟生七禾,禾熟而米曰粟。米陈则败。谷熟而米曰粟。粟也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
《周礼·天官·大宰》也有记载:“以九年之穀,治九年之粮。”意思就是国家需要储备九年之久的粮食。 所以古代为了防备粮食歉收或疯狂涨价,都要提前很多年囤集粮食,这就使得古代往往不缺粮食。 宋朝时颁布了《度支条法》规定:“凡京师诸司及府、州、县,每司、厅、坊、镇,并置酒醋务。”意思是说,除了宫廷需要设专门机构酿酒以外,各地政府也要设立机构酿制白酒和醋。
宋朝还大量种植茶树,鼓励民茶,使茶叶成为最重要的贸易物资之一——中国自古就有“茶为国饮”之称。 宋朝还在南方推广占城稻,使得水稻产量大增,人民生活富足。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已经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都市。
到了元代,蒙古人在中原实施军屯制度和盐铁铜等矿业的垄断经营,使得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到朝廷手中。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但民间仍然“富庶繁盛”。 明代初年实行军屯制度,士兵自己种粮,自给自足。虽然后来改为饷银,但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军费开支增大,导致明朝国库经常入不敷出。
为了填补国库亏空,大明皇帝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敛财,如卖官鬻爵、抄家罚没和加派税赋等等。这使得民间负担加重,生活贫困。明末更是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只有清朝初年实行“康乾盛世”,国力强盛,人民生活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