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年代表什么生肖?
其实这个“年”指的是农历的岁末,也就是十二地支最后的一个时辰,所以称之为“年终”、“年末”。而正月初一,则是新一年的开始。 唐初的律历,基本上沿袭隋制。隋炀帝时,曾将二十四节气全部纳入历法中,并规定:立春为农历正月朔(初一),雨水为二月朔,惊蛰为三月朔……依次推出,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之间相隔十天,称为“十辰”;每个月有五个“十辰”,共二十个,被称为“旬”。一个月当中,有上中下弦月,每个月有三颗星星相对固定,被称为“星宿”。
到了唐代,这种纪时方法仍被沿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初用岁首,即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但这一做法到玄宗开元年间才最终确立下来。《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十四年十二月丁亥晦……乙未,改明年正月一日为大历年首,自兹以后,每岁首尽夕,皆如正月仪。 可见“大历”这个年号是从“正月一日”开始的,那么按照古人干支纪日的惯例,“辛丑”应该属于上一年的最后一天了。也就是说唐肃宗于公元761年底出生。又因为腊月只有三十天,且古人将每一天都对应一个属相,那么他的属相应该是“牛”了。
至于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出生,以及唐文宗李昂于公元809年出生,其年份对应的十二生肖更是显而易见——马、鼠。 顺便说一句,唐朝人过新年是有“仪式感”的!那就是早上起来“贺年”——各家各户要在门口悬挂草把,并将家中所有器物都清扫一遍。然后相互道贺,进奉礼物。这有点像现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新年习俗——互相泼水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