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演技”。 《现代汉语词典》给“表演”下了一个定义:把某个角色演好称为表演;表演艺术又称舞台艺术、戏剧艺术等。 表演=演+技(能力),因此可以把表演定义为:运用演技进行演出。而演技则是演出所需要的必备能力。所以下面我们的讨论就以“演技”为中心展开。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具备演技才能演出呢? 这就要谈到角色的塑造方式了。无论是什么样的表演体系,其角色塑造的方式都离不开以下步骤:分析剧本———确定角色——建立人物原型——设计动作系统——试戏、改戏——定妆(拍摄) 我们先来看看没有演技的情况下,演员是如何完成角色的塑造的。以新人演员为例,在缺乏演技的前提下,他们只能依赖外部因素(造型、灯光、导演指导等)来让自己接近所饰角色。比如通过改变造型(剃须、染发、改变发型等)让自己外形上更接近角色的要求;又或者依赖场景设置(暖光冷光、大型设备等)营造氛围,让自己进入状态;再或者依靠导演的指导帮助自己找到感觉。这些所谓的“方法”虽然能够帮演员找到感觉,接近角色,但是这样的“像”是非常表面且浮于表面的,是一种“形似”而非“神似”。哪怕新人在反复练习之后能将其演绎得相当熟练,给人带来的视听感受也是差强人意,难以打动人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演员不依赖外部的帮助就能独立完成角色的塑造?这就是演技的作用。好的演技能让演员深入角色内心,与角色同行,将角色塑造得更立体、更生动,让人物更打动人。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概念——“表演工具箱”。 “表演工具箱”里装的都是表演所需要使用的道具,而这些道具就是由演员的演技展示出来的。当演员的技术足够丰富,“表演工具箱”里的道具越丰富,角色就越容易塑造得饱满、完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演技是塑造角色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缺少了它,角色就像缺失了“血肉”般僵硬、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