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寿命如何?
2019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45岁(男75.56岁、女85.62岁)。 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统计数据!比世界平均水平(73.4岁)高出近10岁。相当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以活到80岁以上,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能活到85岁以上。
同时,这已经是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连续五年提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水平。
而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增幅超过两岁。2000年到2018年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1.40岁提高到77.00岁,提高了5.60岁;城镇地区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更高,由76.40岁提高到80.80岁,提高了4.40岁。 2019年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1],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肥胖比例持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经超过5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健康饮食结构和运动强度的调整将有望进一步延长国人的寿命。 与此同时,生育政策也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寿命。
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率有所提升,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仍然非常严峻。2011年到2018年间,每年死亡大约1080万的人口里,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从13.1%升高到17.9%,这意味着每五个死亡者里面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在1999到2017年间,每年去世的人群里,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也从8.9%上升到16.7%。预计“未富先老”的局面还将继续加剧。
未来几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新生儿数量会逐步回升,但从长远来看,我国人口总量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