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什么线路?
世界各地的地铁系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通常,大家把地下铁的路线定义为地下的线路,把地面及地下的公共交通系统统称为“轨道交通”。地铁可以理解为“地上少、地下多的轨道交通”(因为地铁要求地面建筑较少);而轻轨则是“地上多、地下少的轨道交通”。
根据建设标准不同,轨道交通可分为以下三类: 1.城轨交通(CRTD)——建成快速、大运量、高附加值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目标 而采用全新理念和建设标准的轻轨系统,包括地铁和轻轨在内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在欧美国家一般称之为“LRT(Light Rail Transit)”或是“Tram (Streetcar) ”。
2.地铁铁路(MTD)——建成能承担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导功能 以大运量、高密度为特色,具备高速快捷、准时高效、安全环保等特征,与公交、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协调,形成多元化的交通服务体系。
3.市域铁路(SHTD)——建成连接城区与周边乡镇以及城镇群的便捷通道 以区域大客流运输为主,兼顾都市区通勤运输,实行快慢车混行,开行大站快车、快车直驶线和区间列车等多种运车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乘客需求。
地铁作为城市内大容量快速交通工具,在国外又被称作“城市铁路”,与国营铁路上的城际交通工具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因为城市的交通环境条件(如道路、住宅及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不允许火车通行而改以在城市内部高度集中的地下或高架道路中通行,地铁采用大载客量的电动列车在全封闭线路上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国际大都市的地铁线路通常纵横交错地形成密集的地铁线路网。地铁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运量大、速度快、安全,且准班、舒适和少受气候影响。
与国铁相对应,地铁线路也分为正线、配线和车场线。车场线指配置车辆的基地内的线路。正线是列车载客运营行驶的线路,可分为区间正线(位于两个车站之间的正线)和站内正线(位于车站内的正线)。配线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出入线(连接车场与正线)、安全线、停车线(不经常使用)等。
地铁线路与铁路线相比有着独特的城市内高度密集铺设的特点,因此除了在规划选线方面有着共同的便捷、安全原则外,对于其线路的结构、选线的方法与要求又有自己的特点。
地铁线路的断面一般成6形或矩形,比铁路小得多,线路呈网状分布在2至50米的地下,线间距为35-70米。
地铁线路的结构为3条平行的轨道,轨道间距为1300毫米,内侧轨道用于停靠和驶入车站的列车,外侧轨道用于驶出车站的列车。内、外侧轨道之间的中间轨道在内侧列车驶入车站停下时作为应急轨道使用。一般地铁车辆采用钢轮,运行速度为40-80千米每小时,列车发车间隔时间为1-3分钟。为了适应城市客运交通站间距离短、停站次数多的特点,以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线路通过能力,地铁线路在平面和纵断面上都比较少设曲线和坡道,力求使正线直线化和平面化、列车在中间停站减速或到站停车后不再牵引出站,而是采用通过线路的敷设方式和信号设备的配置来缩短列车停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