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经企业改革原则?
“小集团,大生产”是农村包产到户后兴起的经济实体。这些企业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起来的,规模小,投资少,效率高。它们通过内部交换和外部市场,将各自的优质产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工体系。这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迅速渗透到城市和乡村,冲击了传统的大而全、统而管的生产方式。
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起来。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社会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了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同时,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作用下,许多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出现了供给饱和甚至供给过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调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结构。
一是对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1995年开始的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改变了行业间的供需关系,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出现供给下降,而一些需求增长的领域则出现供给不足;
二是运用信贷和税收手段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调节。90年代中后期,国家通过对贷款的发放条件和税率的调整,引导金融资源和投资流向效率高的企业和部门,使得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三是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在加强事前事中监管的同时,注重加强风险防范,提高了监管的水平; 四是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