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指什么生肖?
“惆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óu chàng ,意为忧伤、失意。愁苦忧虑,形容情绪低落、空虚怅然。那么,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该词最早出现于宋代陈亮所著的《解连环》一词中有“怅离索,难独舞,痛漫劳,何计持酒劝花消。”“惆怅”这个词在宋代以后就开始流行起来并沿用至今。
说到这个词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出处。根据《辞海》所载,“惆怅”最早出自南朝·梁·萧统编注的《文选》卷二六《游仙》之四李白的诗《入月宫》中“欲逐月华共返真,今宵愿作阳关曲。莫道秋江离别易,浮云明月各天涯。”
另外,唐·杜甫也写过一首名为《月》的诗,其诗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净扫黄金阶,凉风飘紫绡。露沾篱下,香满枝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夕星汉淡碧霄。”其中的“寒露坠”也就是今天的“寒露”。
除了以上两首诗之外,还有很多诗句都有“惆怅”的身影。而通过大量的检索资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许多带有“惆怅”的诗句都跟月亮有关。由此看来,“惆怅”这个词似乎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这也就引出了本文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月令。
月令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古代帝王制定的规定,每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和相应的礼乐制度,比如立春祭祀等等。而月亮的圆缺变化也有相对应的称谓,比如朔、望、弦等。不过这些称谓并不常用,人们一般用阴历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晦朔”以及“望”来表示新月或满月。
古人如何观测月亮的变化呢?据说古代有位著名的观察天象的学者叫甘德,据载他发明了一种观测仪器,名为“甘氏盘”,类似现在所用的天文望远镜。另一位著名学者石申也制作了类似的仪器用于观测,后人把他们的著作合称《甘石星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星象古籍。他们还确定了“晦朔”和“望”的时间。
据载,“晦”时月亮在日落以后到黎明前这段时间可见;“望”则是月出之日,又称“望日”或“望辰”。也就是说,在古代就有“望”的概念了。关于月的诗作也很多,而且多与情思相关。
由此看来,“惆怅”似乎与月的情感相关联,而在现代科学眼中,“惆怅”可能只是一种神经官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