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现象说明什么?
“中国大妈”,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名词。它所蕴含的绝不仅仅是某个年龄阶段群体的形象特征或消费倾向,背后更折射出种种引人深思的社会议题——比如中产阶级的困境与突围、代际冲突与调和、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等等。 在探讨“中国大妈”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新中产”。 2013年《胡润百富》杂志首次提出了“新中产”的概念,并定义为: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的一群人;他们生活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月收入在8000元到5万元之间,他们是中产阶级中最活跃也是最稳定的阶层。 据估算,目前“新中产”群体规模约有2.9亿,并且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增长。
这个群体的庞大体量以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意味着“新中产”已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社会阶层。 作为“新中产”的代表性人群,“妈宝”们的种种言行正不断引发着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例如去年风靡一时的「复旦校庆举报事件」,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在复旦公布对研究生王同学在论文抽检过程中抄袭的行为进行处理的结果时,“妈宝”刘俊霞(化名)通过举报的方式质疑复旦的处理结果,声称该研究生并没有抄袭,且态度恶劣等。然而,在舆论场中,大部分人都站在复旦这边,认为其处理方式合理、恰当。 “妈宝”举报引发的反思还不止这一桩。 在大众点评网站上,不少人留言称,因为对“妈宝”意见太大,以后不会再给上海地铁评分了! 还有人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本来是对“妈宝”无感的,但看到有人恶意差评,故意给地铁系统打分只给一星,还扬言要害死所有人,实在太气人,从今以后必须坚决抵制。
事实上,除了上海地铁外,全国各地不少公共交通都深受其苦。 “妈宝”们在网络上肆意谩骂、口无遮拦,给各种公共领域带来巨大伤害。 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样危害重重。 前文所述的复旦大学研究生王同学,原本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因被“妈宝”举报,导致学业受阻,前途渺茫。 更糟的是,类似的事件绝不是孤例。 在中国传媒大学法学院,也曾发生类似的事件。 当时一名女生因在课堂上发言未得到老师认可,于是愤而离开,却因此遭致退学的危险。 幸好事后查明,该女生的成绩确实未达到退学标准,才免于被退。否则的话,将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由于“骂老师”而被退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