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地板为什么会变形?
1、温度湿度影响 木材是一个复合结构,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其中细胞对温度比较敏感,而细跑间质部分主要起缓冲作用,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的能力都较弱;相反,木材的导管和木纤维对吸放水的能力很强。
因为存在以上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在受到环境条件变化时,如温度和湿度发生明显变化,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细胞部分,它会产生明显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木材出现变形; 当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变形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必然原因,还需要有变形条件的积累,即温度和湿度需要同时发生变化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导致变形的发生。
举个例子:人在冬季从暖和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会很容易受凉,这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吸水能力很弱,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体内热量不会很快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就会导致细胞内水分减少,从而出现受冻现象(发热实际上是体内蛋白质与脂肪产生热量,通过血液循环把热量传递到各组织器官,最终表现为感觉热)。
2、干缩湿胀原理 在上面第一点中已经提到了干缩湿胀的原理,这里不再赘述,需要了解的是并非所有含水的木材都会发生干缩湿胀,因为这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含水率,另一个是平衡含水率。简单来说就是木材的平衡含水率达到某一个值时,木材内部细胞和细胞间的吸水(放湿)过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此时无论外界干湿如何变化,木材的含水率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含水率我们称之为平衡含水率。 一般来讲木材的自然含水量(指木材含水率高于平衡含水率的部分)约为3%,不同地域来源的同一种木材自然含水量是不同的,这跟木材的遗传特性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干燥后的木材细胞间隙中的自由水消失,但细胞内的吸附水和化学结合水依然存在,所以干燥过程中的木材并不会呈现出干燥缩小的状态。只有当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化学物质向外扩散,尤其是单宁苷类化合物向外扩散与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聚合而产生褐变反应,木材才开始显现出颜色变化,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锯出的木材会呈现淡黄、金黄甚至深棕色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干饱和气态收缩。这也是我们判断木材优劣的一个依据,通常情况下,含水率低,稳定性好的木材其干缩小、变色浅,反之则干缩大、变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