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调是不是不好?
调和不调和不存在好不好,只存在合与不合。 比如金木水火土在春冬夏秋分别对应甲丙庚壬戊,五行的季节分布是固定的,每季最后一月为末月,对应土,称为四季最后之末土。从甲开始到癸,一循环完毕就是一年了。其中春天又有两个,寅月和卯月,其中寅月又分阴阳两候,也就是阳历正二月和阴历正月二月,各八天,合计一月十六天。
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因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顺序的,如春天万物苏醒,冰雪融化,植物发芽,是渐进的过程;夏天炎热,草木茂盛,也是循序渐进的,而秋天树叶由绿变黄,也是有过渡的,如果一下子都变黄了,那就不符合自然现象了,所以才有“金秋十月”的说法,而不是“金秋九月”。 如果一个人的出生年月与日时中带有未土或戌土,而其他干支又没有克制土的力量,那么这个人的性格中就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固执己见,不听人言,我行我素。这是土的特性,同时也是命主个性,而这种个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就如同大自然一样,不可改易。
如果八字中有子午冲或卯酉冲,或者日干自坐死绝之地,或者天干透伤官伤尽,或者地支三合、三会力量太大,又或者逢刑冲而土无法生根,那么这种固执己见的特性就很强烈了,命主就特别坚持自己的看法,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且脾气大,容易冲动。如果命中没有水来疏通,那就象一根筋一样,很倔。
但这种特点也不是说永远都没有水来调节。比如在阴历九月十月初,金水当令,命主的思想就比较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个时候的应变能力是最好的,如果是做生意或者是谈感情,最好是在这三个月里做决定。另外,如果大运走的好,遇得上司提携或是遇到好的客户,感情也易有成,因为这时的命主是最能体现“天时地利人和”的。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自然物质;而人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行同样可以对应人体的五脏。通常来讲,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均归属于五脏。中医通过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比如说,肝属木,脾属土,肝火亢盛导致脾气虚弱,就属于木旺克土,临床上常见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症状。
不过,五行相生相克是有序的,“生”“克”关系保持平衡,人体的五脏亦是维持平衡的状态,即使在病理状态下,也不可以违背五行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五脏直接相关,如果出现所对应的情绪过度亢进或是消沉,就表示你的相应脏腑出现病变了,比如肝病患者大多急躁易怒。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受外界环境或思想意识的干扰,导致五行生克失衡,脏器功能紊乱,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可以通过调理,恢复平衡。
第一,转移注意力。每种情绪与五行中某一脏器相关,某种情绪突然过度亢进或消沉,均属不妥。此时应转移注意力,做令自己愉快的事情,或进行自我调解。
第二,适度运动。运动对改善体质和健康有很大作用,如跑步、打球等有氧运动,可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保持平衡状态。运动还应与五行相对应的脏器相结合。比如肝属木,脾胃属土,金克木,所以金对应的肺,可制约肝。若肝火过旺,上冲脾胃,引起急躁、打嗝、腹胀等症状,平时就应多锻炼肺部,如登山、快走、举重等。
第三,饮食调理。水、火、土、金、木对应的五脏相生相克的特点,同样也反映在五行对应的五味中,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在五脏出现病变时,可通过调整五味来调理。比如,脾胃虚弱,肝火上亢,即木旺乘土时,应适当减少酸味和甘味,多食苦味。
第四,按摩调理。合谷穴(手背虎口处)为大肠经的重要穴位,大肠在五行中属金。若肝火过旺,且出现上冲脾胃的症状,可常按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