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在五行属什么?
“袍”字在五行中属水,因为它的部首为衣,而古时的衣服都是长一点的,所以用衣的偏旁来表示它,《说文》中说:“袍,上衣也。”但是现在的汉服不再像古时的服饰那样又肥又大,而是变得更为短小精干,于是人们用“衤”代替了“衣”,“衤”和“衣”其实是一个偏旁,代表的意思是一样的。
“袍”字的读音在古代有两个,一个是páo,另一个是bó。读作páo时,意思是长衫或古代的衣服;读作bó时,指古人穿的裙子,与“裳”意思相对。现在统一规范为了páo。 除了“袍”外,与衣服有关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 裳、襦(rú)、衿(jīn)、衽(rèn)、袂(mèi)、韨(fú)、袛(dǐ)、褛lǚ).... 这些字形相近的字有时很容易混淆,尤其是“袍”“襦”二字,一定要区分清楚。 “襦”字的读音为rú,意为短袄。
另外,与服饰有关的词语也有很多,如: 穿(chuān):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人人都会穿。 披(pī):披着彩带或者披着头发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词。 套(tào):给人物、动物等添加罩子或盔甲时用这个词。 戴(dài):加在头上的装备叫“戴”,比如帽子、斗笠等等。 而把装备加在其他部位的,一般不用“戴”,而是用“冠”“簪”“笄”等字。
黄色属土,土多则木被克制、水被泄散,因而黄色不适于春季穿着,以白色为宜。但白色在五行中属金,金能克木,所以要用黑色来缓冲,这就是着装穿白色上衣配黑色马甲或外套的道理。到了夏天,要使大环境处于凉爽谐和状态,着装忌白色,而宜于穿着红色或粉色衣服,因为红色和粉红色属火,火能生土;与此同时,还要用青色或蓝色(五行中属于木)饰品调节火的颜色,以避免火色过炽。
立秋之后是处暑节,处暑之后是白露,此时大地丰收在望,人的活动也趋于稳定,一切安定、祥和,着装要反映出这种气氛,故应穿黄色衣服。黄色是金的母色,着黄色,内能补养肾气,外则使自己的着装与大环境相谐和。但不能老穿黄色衣服,应当把黄、红、白、青、黑五色穿出来,穿出来是有规律的。比如处暑之后可以先穿红色衣裤、黑色上衣、青色饰品,白露之后可先穿青色衣裤、白色上衣、红色饰品。处暑、白露时节,宜白不宜黑、宜青不宜红,处暑之后的白、青可比白露之前偏深一些直至接近本色。进入秋分之后,则可以先以黑色配黄色,再以黄色配青色,再以青色配红色。
从立冬到冬至,是进补固养肾气的关键时候,不能用凉色,要多用黄色,以助阳散寒。之后要开始配青色,以缓冲、牵制过度发达的黄色。冬至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长,黑色最盛,如果仍穿黄色衣服,会促进入体肾气迅速外泄而使身体虚弱,如果改穿白色,则因为黑白交光而相互消损,身体也难以固本培元,所以此日及此日之后直到小寒,应改着青衣,再配以黄色饰品、黄色鞋袜。
小寒时,可用白色配青色,使青色免于过度发达。到了大寒之后,可逐步改用青色配黑色,由深青、深黑向青、黑的本色过度,因为大寒之后,离春暖花开了的立春节日已不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