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到底怎么算的?

揭茹祥揭茹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生肖”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纪年法,它以年为基本单位,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始点,依次排列,循环往复。因此从科学上来说,任何一年的年末和下一年年初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月份与天数(365天或366天)。而所谓的“十二属相”不过是将重复出现的干支根据其出现顺序依次编号,并按序排列而得。

比如说今年(2017)是丁酉鸡年,那么明年(2018)就是戊戌狗年;而在二十年后,即辛丑年,又是癸丑牛年……如此周而复始。 而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创立这样的纪年法呢?这还得从我们的传统文化说起。在我们古代,人们依靠的是阴阳五行来解释万物规律并推测未来。其中的“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行”指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每个季节对应一个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

每年由四个季节组成,每季对应一个五行。而每天也由四个时辰组成,每个时辰对应一个五行。这样,每一天就有八个天干地支,如甲午乙未丙申等。而一周有八天,一月有四周,全年则有十一个月。每个月的天干地支都不相同。如果以立春作为新的一年开始,那么每年的第一天就是壬寅日,第二天就是癸卯月......以此类推。

然而这样的推算并不完美。因为每年有两个立春,两个惊蛰,两个清明等等,而且闰月很常见。为此古人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把每一个节气分为三段,每一段称为“气”,每一气包含五个天干地支。在计算上,以节气的中间时刻为依据。因此有了“立春冬至春分秋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立春”等。

这样计算出来的“年份”虽然符合实际,但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二十四节气只有十二个月,每年多出半个月,需要置闰。而这个闰月出现的日期并没有固定规律。

为了保持每年正月春节初一不变,只好把闰月加在九月之后,这就出现了“十九年七闰”的说法。当然,农历九月以后的日子自然要比正月春节初一这些日子要多。于是我们的祖先又设置了一个“超辰法”,也就是把正月节后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每月增加三天,作为下一个月的“初七”“初八”……以此来抵消农历四月小月的缺憾。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闰月在九月之后,所以之前的节气中的“立”字都变成了“立春”。比如立冬之后的节气就变成了“大雪”。

阮一丁阮一丁优质答主

生肖或属相是中国人用来表示动物属相的一种方式,它代表着每个人的出生年分的动物。要计算生肖,只需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份,然后找出对应的天干地支和十二地支中的动物就可以了。

十二生肖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按照完整的十二生肖循环,可以得出以下换算方法:

1. 每个生肖之间的差距为10年。例如,鼠和牛之间的方式差距就是10年。

2. 每个属相的前后11个属相顺序始终不变,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属相覆盖了12个年份。

所以,要计算自己的生肖,只需用出生年份减去0岁(如还未出生)时的生肖,再到下一个生肖之间差的年数(10年),就得到了自己的生肖。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是2010年出生的,那么按照十二生肖循环,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匹配:

10年前的生肖是猴(2000年-2010年=10,000除以12余10,对应猴)

现在是虎(2010年-2000年=10,但是11个猴和10个虎,所以是虎)

以后的的生肖是兔(2010年-11×10=10,但是余数是1,所以是兔),接着是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然后再从猪开始循环。

所以,2010年出生的孩子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虎(再次循环到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