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干什么了?
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中国的税款用到哪儿了。 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中国税收收入》白皮书显示,当年全国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75804亿元,比上年减少3.3%。
白皮书中还展示了各税种的纳税人和税负变化情况。企业是缴税的主体,占全部纳税人数量的99.9%;行业间缴税差异明显,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税率较高;地区之间缴税水平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税收负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个人所得税则主要用来保障民生支出——2016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3142亿,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25415亿元,同比增长7%,这是该项收入连续第5年增长。 在中央负税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地方社保基金支出。 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也指出,要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要,加大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那么,这些民生支出都包含了哪些方面呢? 根据2017年各地财政预算报告来看,教育是各项支出的第一大项,很多地方甚至将教育支出比例调至70%以上。例如,上海市教育支出达到537.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高达71.8%;北京的教育支出为52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近七成。 除了教育,医疗卫生也是财政关注的重点。以广东省为例,其2017年的预算是这样安排医疗卫生支出的:
当然,还有住房保障、社会保障以及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钱。 那么,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就是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各类税费。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18个税种中,有10多个税种的应纳税额超过了千亿元,其中,印花税1909亿元,增值税1950亿元,消费税1889亿元,企业所得税2946亿元,个人所得税3529亿元。这5个税种的税收收入占到所有税收收入的80%以上。 而这仅仅是“税收”这一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 另外,地方政府还依靠卖地、融资平台等获得巨额收入,这些资金最终也都会流向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