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字五行多少画?
1、读音 xì(第四声) 2、笔画数,13笔 3、字形结构 (4)首尾形:首尾是“宝盖”,中间是“土”“火”; (5)结构:上下结构;
(6)笔顺:横折、竖钩、提、横、撇、点、竖折/竖弯、点和差号。
4、基本解释 (1)〔玺印〕古代印的通称。多用于公文及书画署名。 (2)[玺绶]古代皇帝及皇太后等用的印章。
《汉书•百官公卿表》:“天子独天下所生至尊,故称‘朕’……王侯以下,至百官,其印皆曰‘玺’。” 唐李肇《翰林志》:“帝冕服则执玉。元冕则执大玺。” 宋洪迈《容斋续笔•平章事》:“今宰相上柱国,或加‘同中书门下二品’者,其印文曰‘丞相之印’;中书门下三品以上,及知制诰者,印文曰‘翰林学士院印记’;太常博士及馆职诸司郎官,并赐绯鱼袋者,印文曰‘翰林印’。其馀文武官五品以上,铜印金饰;六品以下,铜印青饰。”
清王应奎《柳南随录•卷四•朱批谕旨》:“朕于八月十三日亲批朱批奏摺一件,十四日早发。” 清黄汝蕙《咏典册》诗之一:“封题金鼎密,篆籀玉轴长。” (3) [shēn xì]中医指人体头部正面中央的头发。亦称“囟门”。
5、详细解释
①指汉代的印信。亦借指书信和代书的文字。 班固《西都赋》:“佩玉钤而乘舆兮,载金根车而肩武。扬轻袿而出骑,赍白牒而遣使。”李善注引晋灼说:“汉武帝时,远方君长各以其方物贡献,帝令尚书选其优质者,皆先书其函,以墨篆文,加封泥,而后报之。”
三国魏·曹植《上留侯》:“惟帝孝孙,钦明哲之大号;命司空,署‘受禅’之丹诏。” 李贤注:“刘向《别录》云:‘汉承秦灭学之后,凡文字为古书皆不载,然则以汉高祖称皇帝居此宫,昭灵庙碑是也。’”
②指北齐、隋朝的印信。 隋辛德辉《斗鸡篇》:“雄鸣金距起精神,拂袖轻明玉笋春。印悬犀合登尊酒,罗披麝月舞衫新。”
③指皇帝的印章。 多用于公文及书画署名。 北宋苏轼《次韵子由书周邠州诗》:“吾宗古今无第一,尚书才望犹难辈。笑吟诗句遣闲闷,熟读《春秋》精大义。早朝夜直握兰荃,白发苍颜五十一。圣天子明晓书画,喜得高人平章第。宝钗钿朵霞杯萦,润色蟠桃艳春盛。龙团燕乳分新茗,雪液清酤满金瓶。小园徐步拾落花,隔墙数声啼杜鹃。人间岁月催华发,鬓边星星点苍苔。”
元朝袁桷《送张宪副还京》:“绣虎新衔天宠恩,玉堂归伴御香焚。银钩小字调银缕,宝篆重堆紫绮纹。”
④泛指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