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五行属什么?
古人认为五行与人的行为有关,五行可以对应五种不同的“动”态。 木曰曲直, 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 火曰炎上, 火具有燃烧、炎上的特性; 金曰从革, 金具有沉降、肃杀的特性; 水曰润下,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土爰稼穑, 土具有种植、收成的特性。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是藏精气而不泻的器官,五脏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五行学说认为五脏有五个属性,五脏和五行之间存在相应关系。金、木、水、火、土各有所属,各有所归。
在五行的概念里,“行”是运动的意思。《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火、木、金、土,五行遂行于天下,谓之顺。不见其体,而两物合散,是不同而合,谓之化……见其体,不闻其声,是同而异,谓之变……”也就是说五行不是指五种实体物质,它是指自然界五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情况。这五种事物以一定比例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并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把五行理解为自然界的五种动态变化过程。
在古代医书《素问》中有这样的解释: “肝属木,在志为怒,在声为悲,在音为角,在变动为颤,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色为青”;“心属火,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音为羽,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咸,在色为赤”....古代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念来分析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活动,并将人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器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及生理病理特点。 五脏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可用下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