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通俗的来说就是资产市场上出现了过度投机行为,资产所蕴含的价值远远地高出于其真正的价值。在资产泡沫的情况下,资产的价格是由货币的超额供给所推动的。资产泡沫一旦破裂,将会波及多个金融市场中,给市场带来灾难性波动,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破裂引发连锁反应,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资产泡沫一般可以分为房地产泡沫、股票市场泡沫等。资产泡沫所涉及范围广,对经济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是引发一系列金融灾害的导火索。房地产泡沫便是其中之一,而资产泡沫的破裂往往也由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开始。在资产市场上,资产的价值由供求所决定,如果人们对于资产的需求超过资产的实际供给能力,那么资产的价格便会出现非理性的增长,即资产泡沫的产生。
资产泡沫的产生受诸多因素所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投机活动;二是货币政策。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投机活动十分常见。通过投机行为来获得投资利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投资方式。若市场存在较大的投资利益,更多的投资者便会投身于相关投资领域。当进入者过多时,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资产泡沫产生。
资产的投机行为往往具有高风险性,并且具有传染性,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市场,是引发资产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投机活动以外,影响资产泡沫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利率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等。在现实中,如果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多地投放货币于市场上,那么将会刺激投资活动。当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货币增加,在资本回报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会促使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相关投资领域。同时,如果法定准备金率较之前低,那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便可以保留更多的钱,降低存贷比率,这将鼓励人们从事投机获利活动。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产泡沫便有可能产生。当市场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减少,而人们的投资欲望强烈,那么必然会抬高资产的价值。资产的高价位将会持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将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价格。投资者与投机者不断地推动着泡沫,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涨。最终,当某个关键因素出现或者投资者信心不足时,泡沫将会破裂。而由于泡沫产生影响的范围广,泡沫破裂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给整个经济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资产泡沫产生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展于投机活动,而资产泡沫的破裂也会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变得更加严重。市场出现资产泡沫,将刺激央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资产泡沫的增长。若央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便可能出现相反的市场效果。市场中的货币减少,在投资利润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将会减少投资,这也将使泡沫出现萎缩的迹象。而一旦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出现资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投机者将会更加关注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减少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这将给资产市场带来压力,引起市场恐慌性抛售,并引发一系列经济危机。
资产泡沫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并且更加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以香港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便存在房地产泡沫。并且,20世纪50年至70年期间,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投资方面投入资金过多,并且放松了监管,使得房产泡沫不断增长。在20世纪80年后期,香港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的增长,房价的增幅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增幅十分稳定。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香港房地产开始泡沫破裂,泡沫的破裂引发了1986年至1990年香港经济的严重衰退,并且使香港的资本流入、流出和货币发行量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资产泡沫的严重危害提醒我们应谨慎处理货币政策,适度放宽或收紧,不能过多地使用。同时,也应该警惕资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减少市场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才能有效地减少资产泡沫的产生。同时,政府也应积极管理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市场中出现房地产泡沫,保证房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