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肯长怎么办?
孩子不吃饭,家长很着急吧! 孩子不吃药,家长很着急吧! 孩子的毛病总是那么多,家长们都操碎了心。 其实,孩子不想吃饭、不想吃药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食物和药物对他们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这些食物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有哪些好处。如果父母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孩子自然不会配合。所以要想让孩子主动吃食物、肯吃饭、肯吃药,父母就必须做好这3件事情!
一、用故事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认识食物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开始给宝宝喂各种各样的辅食了——果汁、菜汁、米粉……当然在宝宝1岁前,这些辅食只是辅助,不能代替奶类。随着宝宝的成长,母亲应该有意识地逐渐添加各类营养丰富的食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些食物的好处,让孩子接受并喜欢这类食物。 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米饭的故事——“米饭”小朋友:我最喜欢吃大米饭啦~我是大米的宝宝,我身上上有好多小格子,里面藏着我的小伙伴“营养”哦。你们要吃我的时候,必须先让“营养”出来哟~ 大人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去激发孩子对食物的认识,让孩子们知道每个食物都有其特殊的营养价值,从而主动去品尝这些食物,并爱上吃东西。
二、培养孩子自主进食,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有些父母由于害怕孩子弄脏衣服或是家里不够干净,就一直在旁边盯着孩子吃东西,甚至直接喂到孩子嘴里,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独立的孩子,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锻炼的话,他们就会出现“我不饿”“这个好吃吗”“我要喂你才吃”等等心态,自然就不会主动吃东西了。 父母应该多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完成吃饭这件“大事”。比如让孩子自己端饭菜、拿餐具、尝试用自己筷子夹菜 etc. 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爸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喔~但切记不要包办! 因为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对孩子自信心建立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完成了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时,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来源就是“我能行”。这种感觉是会陪伴孩子一生的,而且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从容。
三、制定规则,让孩子接受食物 有些宝宝对于陌生人给的东西,或是陌生的食物会有排斥反应。这个时候爸妈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只会起反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以先尝尝,然后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味道的,再引导宝宝小口小口地尝试,让宝宝慢慢接受。 当然,爸妈也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进行食物教育啊!比如在超市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去为孩子购买适合的食物;在吃饭时,也可以有意地让孩子去了解食物,接受食物。 只要每天坚持做,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宝宝自然就会接受食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