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五行中代表什么?
四,在古代表示的是事的意思,这个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字形就像一个人上供敬神,表示祭祀的意思。后来这个字被借用到许多其他的字里,比如祀、肆等,表示举行祭祀典礼的意思;又如嗣,原来也是祭祀的意思,但引申指“继承”。 当然,四最常用的含义还是作为序数。《礼记·曲礼》中有“四夷之君,其血玄黄”,说的就是四这个字表示第四的意思。
到了现代,四就很少用来表示顺序了,更多的是表示事件和数量。 不过,如果说到顺序,四在周易中是作为第二的。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部,每部分三十六卦。上面部分的第一卦是乾,下面是坤。而四就是在坤的上层。
那么为什么将四放在坤的上部呢?这实际上是和上古时代的祭祀相关联的。古代的祭祀分为主祭和助祭两种。主祭是指祭祀天地诸神,而在主祭的位置,往往要设置四座席案,所以有“圜丘祀天,方丘祭地……各置席案,而尊卑以次而坐”的说法(《周礼》)。而四座席案的排列是有规定的位置——东南西北分布,不能胡乱安置。
这样,四也就有了方位和次序的含义了。 其实,不仅是四,我们日常用到的许多数字都曾经用作纪年,或者用来表示日期。比如五、八、十、百、千等等。这是因为,古代人们除了使用阴历之外,还使用阳历。而阳历年月日的记录就用这些带有数量的汉字。比如五月五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可以写成“丙午丁未癸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