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属什么生肖?
在《说文》中,“牖”是形声字,其形体结构为“右”(形旁)+“酉”(声旁);从字形上看,应该读“yǒu”。《康熙字典》等现代字典也收录了该字的古音,均标注为“yǔ”“yòu”。 “牖”的读音应为yǒu。 但是,现在所有字典收录的“牖”字均为简化字,其实“牖”字在古代还有另外三种写法——“酉”旁依次多一笔,成了“有”“友”“祐”。也就是说,“牖”字在古代是有四个读音的,即yóu、yǒu、you、yu。其中,第二和第三种写法用于繁体“牖”字,第一和第四种写法用于简体“牖”字。
“牖”字的第一种写法“酉+又”,见于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记》(“匽候三十二年癸卯朔日有雨,乙丑晦。”),该写法被《康熙字典》等收入,但标注的音却是“yōu”,显然是错误的。
“牖”字的第二种写法“酉+友”,这是唐代及其以前常用的字体,《全唐诗》中不乏这种字形,如岑参《与颜尚书书》(“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杜甫《寄高三十五书记》(“贫病家虽破,臣诚直道亏。”)等等。这个“友”字对应的读音应是“yǒu”。
“牖”字的第三种写法“酉+祐”,也是唐代及唐人常用字体,如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展眉。”)、韩愈《孟东野失子》(“我初不知子,子始是我儿。”)等等。这个“祐”对应的发音也是“yǒu”。
“牖'字第四种写法“酉+由”,见于宋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如李延寿《江南曲》注释(“《采桑》……古词云:‘门前一条溪,迢迢碧渌水。’)、谢朓《和王长史咏舞》(“素女为我师,窈窕教歌舞。”)。这个“由”字的音同“you”。 以上四种写法,在唐之前都很常见,但是到了宋代就基本见不到,只有“牗”字延续了下来。于是,“牗”就成了现在的统一规范写法。至于为什么选择“牗”而不是“有”“佑”或“由”,可能是因为“牗”字下面有一个“豆”,而其他字都没有合适的偏旁可添加一个“豆”。
至于读音,根据上述几种写法对应的读音推测,最有可能的是xué 。 注:关于“牖”的字形演变见链接URL